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» 发展规划» 高教动态» 华南理工大学着力推动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

华南理工大学着力推动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

华南理工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抓住教师队伍这个关键,强化师德师风建设、激发人才队伍活力、打造多元评价体系、赋能青年教师发展,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,以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和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思想领航,强化师德师风建设。一是坚持“第一标准”。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,出台“全过程”师德考察办法,构建多主体、多维度、全链条的师德评价体系,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贯穿教师职业发展全过程。严把教师科研诚信关,持续开展科研诚信宣传教育活动,坚持对学术不端行为“零容忍”。二是完善体制机制。构建“12362”教师工作体系,即坚持党委统一领导、压实校院两级责任、落实三项引航举措、强化六大工作机制、推进两条主线建设,形成师德工作合力。持续深化“学校党委—院系党委—党支部”协同联动体系,将教师思政与师德师风列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,建立师德师风建设与院系年度考核、党支部对标争先、人才引进、绩效分配、各类评优等联动机制。三是加强思想引领。基于不同教师群体思想特点,开展“4+1”精准性思想培训,即“每学期1次师德宣讲、1次师德警示教育、1次海归青年教师国情校情研修班、1次师德全面排查,每年至少1次人才谈心谈话”,全面提高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。大力选树先进典型,推出“华园师说”“尊师重道”“师者风华”三大系列主题宣传,讲好师德故事、强化榜样引领、弘扬师德风范。学校2个团队入选“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。

改革创新,激发人才队伍活力。一是完善引育体系。实施新时代“人才强校”战略,召开人才工作大会,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为契机,开展“师资队伍跃升行动”,实施人才育引“倍增计划”,构建聚才引才“强磁场”。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广东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,瞄准“卡脖子”等关键和前沿领域,突出“高精尖缺”,面向全球大力引才。探索试行校地人才联聘新机制,携手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(广州),打造人才协同引育新范式。二是加强制度建设。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“预聘—长聘”制度,推进教师岗位聘任、薪酬体系、晋升评价、考核评估等全链条改革,大幅提升全球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。目前,“预聘—长聘”师资中,国家级、省级人才占比42%,40岁以下占比90%,推动人才队伍高水平、国际化、年轻化。三是优化发展生态。根据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分别设置相应的岗位,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年薪和科研启动经费,破除“帽子”与资源直接挂钩的做法,鼓励同台竞技,注重实绩贡献。利用社会捐赠,设立冠名学者岗位,为优秀青年人才提供专项津贴待遇。选任资深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担任导师,组织专家以“一对一”“多对一”等方式指导申报重大项目,支持教师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、开展有组织科研。成立人才服务协调小组,落实人才待遇、实验用房、研究生招生政策,同时在岗位津贴、校内公租房分配方面给予重点支持,实现“政策支持+用心服务”叠加赋能。

破立并举,完善多元评价体系。一是强化统筹谋划。成立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,出台贯彻落实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实施方案,着力推进教师队伍“1+4”评价体系建设,即坚持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评价第一标准,系统推进职称评审“破五唯”改革、教师绩效评价改革、“一院一策”改革及人才分类评价改革。二是完善评价机制。出台《教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》,坚持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,考核绩效向扎根教学一线、教学科研工作量突出的教师或取得教学科研标志性业绩的教师倾斜。提升评审工作标准,实行学院学术委员会评估、校外同行函评推荐、学校评审三级评估制度,提升对代表性成果、创新性成果、质量贡献等“软评价”的科学性和权威性。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发展规律,分类制订评价标准并动态调整,鼓励教师个性化发展,单列“绿色通道”支持特别突出的人才。积极探索交叉学科研究人员评价办法,通过特定成果认定统计办法,鼓励跨学科开展高质量合作。三是促进成果转化。注重服务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,引导教师把论文“写在祖国大地上”,学校70%可转化专利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转化。助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,成立乡村振兴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,推动农业技术落地转化,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。相关教师团队长期扎根粤东北地区,带动当地23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、6家育苗公司进行良种梅片树的大规模育苗与推广种植。协助建立云县特色生物产业研究中心,指导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3万亩、茶园300亩、养蜂基地100多个,累计带动中药材农产品销售产值超3亿元。

多管齐下,支持青年教师发展。一是完善支持政策。出台新时代青年教师发展体系建设实施方案,整合教务、科研、人事等相关部门培养职能,全方位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、教学科研能力建设,构建青年教师分类分层发展体系,激发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内生动力。二是健全培育体系。做强学校“兴华学者人才计划”,构建“青年学者—精英学者—杰出学者—卓越学者”的人才接续培养育成体系。发挥“卓越学者”“头雁”引领作用,积极服务国家战略,培育一批国家级领军人才、国家级青年人才。强化博士后队伍建设。三是全面提升能力。实施青年教师三年轮训计划,提升青年教师数字化教学、科研转化教学、课程思政以及工程教学“四大能力”。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、“青蓝工程”和新教师研习营,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,鼓励青年教师通过担任辅导员、班主任或本科生导师等主动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,提升青年教师育人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