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» 发展规划» 高教动态» 四川大学完善评价机制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

四川大学完善评价机制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

四川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全面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决策部署,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,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,健全分类评价机制,坚决克服“唯帽子”倾向,着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、教学优秀、学术卓越的教师队伍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。

严抓师德师风建设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,将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选聘的首要条件,多渠道全方位对拟聘人员进行综合考察。全面落实教育部《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》,制定师德师风行为规范,在职称评聘、聘期考核、评优评奖、人才计划申报等工作中将师德师风作为基本要求,进行前置审查,实行“一票否决”。健全师德考核与监督机制,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重要内容,并成立校院两级师德师风监督机构,畅通师德举报受理通道,对师德失范行为“零容忍”。完善师德师风教育体系,依托教职工政治学习、新进教师岗前培训、新晋研究生导师培训、海归学者国情校情研习班等多种形式,强化对教师的思想引领和师德师风教育。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,引导教师以案为鉴,树牢底线意识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选树表彰“立德树人奖”等师德标兵,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,近年来涌现出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“全国模范教师”“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”等一大批先进典型。 

突出教育教学实绩,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。坚持以学生为本,树牢全员育人理念,健全各类育人主体协同育人机制。坚持实行新进教师教师资格证、四川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合格证“双证上岗”制度。严格执行高层次人才讲授本科课程、担任班主任制度,强化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职责,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,引导广大教师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。在教师聘用合同、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中,明确为本科生上课学时要求,并在学院年度和班子任期考核中严格考核落实教授上课制度情况。在职称评审工作中,明确教师教学任务指标,建立负面清单,发生教学事故的3年内不能申报职称。健全激励机制,加大教学工作奖励力度,设立课堂教学质量贡献奖”“卓越教学奖”“星火校友奖教金”“五粮春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”等,重奖品德高尚、学术卓越、教学优秀的一线教师,激励广大教师爱教、善教、乐教,真正成为“四有”好老师。

坚持分类评价管理,激发教师创新创造活力。印发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,针对人文社科、理工医和交叉学科等不同学科领域,基础研究、应用对策研究等不同研究类型,以及“绝学”、冷门学科等特殊领域,制定不同评价标准,将职称细分为教学为主、教学科研并重、科研为主、临床医疗、教学服务辅助等17个职称系列,为教师提供多元化晋升和发展通道。坚持“按需引进、人岗相适”原则,实行“一院一策”,实施与学科相适应的人才评价机制,如在体育和艺术类引才评价中,增加以重大赛事获奖和实践类等核心评价指标,精准引进人才。推进用人制度改革,出台新进教职工分类管理实施办法,满足不同学科、不同岗位用人需求。在学校“双百人才工程”中,根据学科及专业属性,按基础研究、应用研究、人文艺术、社会科学,实施分类申报、分类评审。

创新教师评聘方式,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。探索建立优秀人才举荐制度,通过建设有效评审专家库、第三方评审等,严把人才遴选关。持续完善同行专家评价制度,建设专业齐全、结构合理、权威公认的高水平同行评议专家库,入库专家已达8000余人。开通优秀教师破格晋升通道,2021年出台《四川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破格评审办法》,对在教育教学、科学研究、社会经济建设、国家战略发展等方面取得突出贡献、成绩显著的优秀教师,实施破格晋升制度,可不受学历、资历、业务条件等限制。面向一线临床医疗人员开通优势技能高级职称晋升绿色通道,把长期服务在临床一线、医疗水平高、同行认可的“一把刀”人才推荐出来。坚决杜绝“唯帽子”“唯学历”问题,不将人才称号作为职称评聘、评优评奖等的限制性条件,推动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、荣誉性本质。针对部分岗位招聘博士较难或博士学位非必要的情况,将实验(工程)技术岗、卫生技术岗(技、护、药)、信息技术岗、财务岗招聘条件放宽至硕士学位。